第84章 眉宇紧锁

  紫宸与垂拱之间的文德殿堂眉宇紧锁,乃是帝王早朝前后暂歇之所。

  今朝,逢月度之大典,于紫宸殿内隆重召开。

  大宋商贸虽已位居世界前列,农业却仍是根基。武大因发现新谷之旷世奇功,理应步入紫宸受封嘉奖。

  然此刻,他步入紫宸非为受赏,反成问责对象。

  此类琐事原不足在朝堂提及,奈何其功勋显着,尚未加封,便在群臣前论议。

  武大虽面临问责,却发现自己并非首要。

  朝堂之上似正议论国之根本,宣旨太监将武大置于殿门之外的隔间,似去通报,而武大久候无音。

  等候之际,武大心中渐生好奇。

  街头巷尾流传一语不假,武大确有未见过世面之处,例如未曾目睹帝王容颜,内心迫切欲见识宋徽宗真面目。

  门外守卫森严以防闲杂,隔间除武大外空无一人,犹豫良久,终被好奇心驱使,悄然接近紫宸殿。

  虽被诸多言官指责,武大之事毕竟细微,帝与群臣自不会无休止纠缠于此,当下,朝中文武正为一军国大事争得面红耳赤。

  “区区两万贯何足挂齿?韩侍郎,我兵部每年报废战马不下万匹,童贯大将军辛苦以精盐自西北部落换回牛羊与马匹,战马仍短缺。现圣上英明,联金北伐辽国,大战在即,若无战马增补,难道要我大宋骑兵尽数化为步兵不成?”

  一老臣言辞激昂,唾沫四溅。

  财事相关,又直指韩侍郎,此人必是蔡京之姻亲,户部侍郎韩木吕无疑。

  韩木吕貌不出众,身材矮小,面貌平平,衣着考究,仪表堂堂。

  对兵部之怒,韩木吕不以为意,皮笑肉不笑淡言:

  “今年大旱,我大宋多地颗粒无收,寒冬将至,户部急需拨款救灾,实难再为兵部购马提供巨资。王尚书,难道要以牺牲百姓性命,来为你兵部添购战马吗!?”

  兵户二部争执不休,武大在外听闻,大宋将联金攻辽,兵部忧马少力乏,求户部拨款,而户部坚拒,言需救济灾民,仅愿出两万贯。

  两万贯非小数目,武大昔日在阳谷发布会,商贾无论真心求香或巴结,所筹不及此数。

  如此商机难得,武大双眼微红,脱口而出:

  “愚钝之辈,予我一万贯,老夫自有妙计解尔等燃眉之急……”

  溯华夏历史,唐宋元明清,大宋之前,乃大唐盛世。

  大唐开国之君,被誉为“千古一帝”的李世民,所向无敌,关键在于其强大的骑兵,特别是“玄甲军”,无论是对抗隋军重甲,抑或是对突厥、吐蕃及回纥等异族骑军,不仅不落下风,更屡战屡胜。

  然而,至中唐后,中原骑兵日渐式微,至平定安史之乱时,竟需借少数民族骑兵之力,此弱势延至晚唐,贯穿整个宋朝,使宋军在与契丹(辽)的较量中,常陷被动。

  宋代,盐荒遍及全国,曾有“盐贵于命”之叹。武大献盐法后,西北监军童贯以大量精盐换回马匹,振奋军心。

  然马匹对军队既是奢侈亦是消耗,供不应求。

  加之大辽占据燕云十六州,宋朝失去北疆屏障,时刻警惕辽军南侵,故宋徽宗与北国金朝(女真)结盟伐辽,饱受辽骑之辱的宋军,尤为重视战马。大战前夕,户部与兵部之争因此而生。

  “愚钝之辈,予我一万贯,老夫自有妙计解尔等燃眉之急……”

  武大之言令朝堂骤静,群臣皆转向偷听的武大,面色不悦。

  “何人窥视朝政,拿下!”

  武大悔不当初,自觉失言。闻群臣欲捉拿自己,略思片刻,自行跳出,连声喊冤:

  “草民武植,奉旨觐见陛下……”

  龙椅上,宋徽宗扬眉,“住手!”

  禁军闻令即退。

  武大暗暗拭去额间冷汗,禁军非同小可,擅闯宫禁,生死一线。

  百官闻言乃武大,不禁多打量,眉宇紧锁。

  宋徽宗笑容莫测,“你便是武植?”

  武大干脆行大礼,“草民武植,拜见陛下,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  此举流畅无碍,入乡随俗,朝臣可不行此大礼,面圣则必须,否则“大不敬”之罪,足以让武大吃尽苦头。

  帝未言,一旁御史言官已按捺不住,冷声道:

  “武植,擅闯宫闱,罪责难逃!”

  “先前弹劾之罪,你可认否!?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